正能量男孩细节教育法

前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男孩是阳光快乐的小男子汉,然而,很多父母会发出这样的慨叹,相比于听话懂事的女孩来说,培养男孩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个工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迷惑和苦恼,在教育男孩这项工作中,只有熬得辛苦,才能收获幸福。

   男孩犹如枝头的果子,他们的成长需要父母这个强大的“根系”提供丰富的养分。父母是他们的榜样,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男孩有着潜在的影响。男孩能否坚强勇敢、乐观自信、阳光快乐地成长,很大的因素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好的教育,是男孩自信阳光成长的催化剂,是能经受生活风雨、磨炼身心意志的基础和保证。

   美丽的鲜花需要园丁辛勤的浇灌才能娇艳绽放,璞玉也需要被精心地打磨才能成为瑰宝。教育男孩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耐心坚持,陪着小男子汉们一同成长,一同经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美妙过程。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经历挫折,还是面对诱惑,父母都要悉心教导,教会他们吃苦耐劳的美德,培养他们坚持到底的毅力,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性格坚韧、品行高尚的男孩一定是独立自主、乐观坚强、勤奋上进的,无论他们的成长道路是风雨挫折,还是荆棘密布,他们终会成为一个搏击长空的强者。

   随着岁月的增长,每一个男孩都将成长为一个男人,追求成功和卓越也必将是他们的职责和目标。成功需要计划,需要一步一步去走,父母需要在正确的教育方法指导下,开发男孩的智力和潜能,教会男孩运用自己的能力,成就卓越,创造辉煌。别让男孩输在性格上,教育工作从现在抓起,陪着男孩一起成长吧。

   本书以培养“正能量男孩”为视角,通过12个细节,在如何对待男孩教育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让男孩的父母从学习方法、理财技能、情商教育等几个方面获取教育男孩的优秀经验。本书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是众多父母教育男孩的指导性读本,相信广大父母从本书中能够找到培养正能量男孩的最佳方法。

细节1 朴素:如何教出独闯世界、意志坚韧的男孩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这是一句有名的教育格言。只有朴素的

着养育男孩,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坚韧的品质,经受住人生中凄风苦雨的吹打,

从而更加伟岸。给男孩少一些物质上的享受,多一些磨难,他们才可能成长为有爱心、

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宽容心的男子汉。

1.养男孩要朴素,养出有出息的男子汉

艰苦朴素的男孩自强不息。

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有这样一段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艰苦的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让他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的他看起来尽管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这段颁奖词说的就是洪战辉。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其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接着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

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父亲捡回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后来,考上大学后的他把妹妹带到上大学的异地,靠业余时间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艰难地维持生活。正是这份让人动容的坚持,2005年,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贫穷,就像无情的狂风骤雨,然而,它始终没有征服洪战辉这株柔弱的幼苗。相反,在困苦的生活磨砺之下,洪战辉成为了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所以说,我们不要惧怕贫穷,贫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娇惯的男孩,他们往往却并未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

有个21岁的学生陈某,驾驶改装过的跑车,在闹市道路上飙车时,将路人王某撞死。遇害者年仅25岁,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是杭州某企业员工。王某在大学就读和工作期间表现十分优秀,近期正准备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他的离去令很多人感到非常惋惜。

肇事者陈某在事故发生后,态度特别傲慢,声称可以用钱解决。被捕后,陈某在法庭上说,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富养,在蜜罐里长大。平时要什么有什么,因而觉得金钱就是一切,什么事情都可以用钱解决……

类似陈某的事件不胜枚举,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父母是不是应该检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为错误的教育承担一定的责任?要知道,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的庇护,走自己的道路。那时,他们又该怎么办?

“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父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然而,这种情感如果过分了,就会变成不健康的“溺爱”,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得不到美好心灵教育的男孩子,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让人竖起大拇指的男子汉?

有的父母,对此会有一定的抱怨:“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我怎么可能和孩子有那么多交流?”于是乎,为了补偿孩子,父母就在物质方面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要星星,父母恨不得把月亮都摘下来。可是父母是否看到,这样的男孩子在长大后,会很容易认为别人对他的付出就是天经地义的,认为得到东西是不需要自己付出的。因此,这样的男孩,怎么可能有勇气面对人生的风雨呢?

其实,道理是浅显易懂的:雏鹰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展开自己的羽翼翱翔。想要让他飞得更高更远,那就要在生活中锻炼他们稚嫩的翅膀。经历锻炼的男孩,才能使他成为雄鹰,勇敢地拥抱蓝天;娇惯则只能把他变成懦弱的“小鸡”,不能面对大自然中风雨的洗礼。

朴素着养育男孩,这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艰苦朴素的孩子经得起风吹雨打

古人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男孩子只有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苦日子里锻炼出了坚强、自信、不怕困难的优秀品格,长大后才有可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2)艰苦朴素的孩子懂得靠自己

郑板桥在山东做知县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留在老家里让妻子教育。他怕儿子被娇惯溺爱,于是写信让妻子对儿子不可以娇纵,从小就教他背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要让儿子明白,生活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么简单的。

后来,郑板桥为了进一步锻炼儿子,就把他带到身边,经常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碗、挑水等,而且从不让儿子穿绫罗绸缎,以免增长了儿子骄奢的坏习气。

直到临终的时候,郑板桥的遗言还是教育儿子如何生活和做人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儿子长大后,果然事事能够靠自己,不像当时很多世家子一样,只知道依赖父母长辈,离开父辈的荫佑之后就无所适从了。

只有让孩子在苦日子中锻炼出靠自己的意识,掌握好各种生活技能,才是日后孩子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

(3)苦日子让孩子懂得自强不息,改变命运

人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无论命运怎样安排,都不要屈服,要努力拼搏,因为胜利属于永远自强不息的人。不娇惯的男孩,会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改变现状的要求,不断地战胜自己。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懂得自强不息,会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自强不息,从不放弃学习。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其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改变了全家身处社会底层的命运。

所以,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如何才能养出有出息的男子汉,相信你们已经有了准确的判断!

2.让儿子过得惯苦日子

要给孩子创造吃苦的机会。

在李泽钜和李泽楷很小的时候,李嘉诚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穷养教育。虽然家里有高级轿车,但他却常常带着儿子们骑自行车、坐巴士。

后来兄弟俩先后到美国留学,李嘉诚为了锻炼他们,没有大把大把地给他们钱,而是给他们一人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靠自己打工来赚取零花钱。兄弟俩毕业后,李嘉诚也没有为他们安排工作,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李嘉诚这样做,只是让他们知道,路是自己闯出来的,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自己上进。

就这样,虽然身为大富豪的儿子,两兄弟的日子却过得很苦的。而李嘉诚从不因为心疼接济他们。李嘉诚曾说:“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凭自己的实力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安于享乐,存在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他们不但会一无所成,反而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假如是这样,那岂不是害了他们吗?”

后来,兄弟俩克服了许多困难,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如今,李嘉诚的两个儿子都独立地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可以说创造了辉煌。而这一切,都与李嘉诚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完全有能力让自己的儿子衣食无忧。但是,他仍然选择让儿子过苦日子,自食其力。事实证明,李嘉诚的教子之道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德国神学家肯比斯曾经说过:“事之愚蠢莫过于把希望寄放在别人的身上。”作为家长,要让男孩们学会遇事靠自已,而不是依赖父母。就像李泽楷兄弟一样,买新衣服需要靠自己打工赚钱;做事业,需要靠自己闯荡。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学会独立,知道要想改变现状,就得靠自己去努力。

也许有些家长会不屑一顾:“让我的孩子过苦日子?那怎么行,我的孩子长大了就是大老板,哪用得着打工赚钱?”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凡事如果来得太容易,孩子就不会珍惜了。

反之,如果从小就让他知道:要想收获就必须自己付出,自己亲手努力做出成绩更值得自豪。如此,他的上进心自然会大大激发。

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在西方,人们一般认为父母财产的多少跟孩子是没什么关系的。不论父母多么有钱,孩子很多时候也需要自己打工来赚零花钱。所以,这些男孩子特别有进取心,往往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取得不错的成绩。

因此,身为中国父母的我们,就应该通过下面这些建议,让孩子在“苦日子”中锻炼成长。

(1)给孩子创造吃苦的机会

即使腰缠万贯的父母,也要给孩子创造吃苦的生活环境,让他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获得零用钱,或者给人打工来赚钱买他向往已久的东西,等等。

某公司经理的儿子在当地一个重点学校念书,一般早上花10块钱打车到学校,下午则自己走40多分钟的路回家。每天的零用钱控制在5块钱左右,回来还要报账。中午则和同学们一道在学校食堂吃饭。

一次,儿子因为人太多,不想排队了,到外面花几十块钱吃了一顿麦当劳,结果遭到了父亲的批评。父亲减少了他的零用钱,并要求儿子做家务赚零花钱。从那以后,儿子再也不乱花钱了,即使大热的天,他也舍不得花掉辛苦赚来的钱买饮料。

(2)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身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非常疼爱孩子,但是并不溺爱。在某些时候,他对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吝啬。

小儿子曾向比尔·盖茨要钱去买玩具,盖茨没有答应,儿子因此抱怨爸爸小气。这时,盖茨告诉他:“你可以去挣,你姐姐詹妮弗就是拿着自己的钱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的。”

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小儿子就给盖茨“打工”,最后终于攒足一笔钱买了那个玩具。对于这个玩具,盖茨的小儿子始终如获至宝,因为他明白这是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

钱财来得太容易,孩子往往就不会珍惜。对于那些必需品当然应该给孩子买,而对于孩子的其他物质要求,父母就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他们觉得只要跟爸爸妈妈开口就可以轻易地得到。

(3)不要留给孩子太多财富

某集团总裁曾说,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那会“坏了他们”,“我活着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离开人世,他们的生活出现问题,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比尔·盖茨将高达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献给了盖茨—梅琳达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起跑点的孩子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再富不能富孩子。”

子承父业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大部分家长会选择把自己的财富留给孩子。但是,把巨额财富留给孩子,也要讲究一下策略,千万不要让他一夜暴富,从而迷失了自己。

雏鹰终究要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靠自己的翅膀拥抱未来。“男子汉”也一样,有过苦日子的经历,还怕没有能力创造美好的明天吗?

3.别把孩子当“皇帝”,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

溺爱的孩子飞不高。

10岁的男孩彬彬,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爸爸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副总,妈妈则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因为父母工作忙,彬彬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很疼爱他,拿他当“小皇帝”一样伺候着,要什么给什么,而且什么活都不让他干。每天放学后,彬彬就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

今年,爸爸妈妈把彬彬接到了身边,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了彬彬的缺点。例如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吃完就走,从来不知道收拾碗筷;妈妈忙的时候,让他帮忙洗碗,他也不愿意做。有一次好说歹说洗了,结果还打碎了好几个碗;他的脏衣服也是换下来随手一扔,连放到洗衣机里都不做;妈妈整理房间的时候他也无动于衷,没有一点想帮忙的意思。

彬彬的妈妈意识到必须对孩子的行为作出纠正。于是,她规定彬彬每天必须做家务,自己照顾自己,不能等着别人伺候。起初彬彬很不乐意,但是父母没有妥协,依然严格要求他完成。

一晃半年过去了,爷爷奶奶来看望彬彬,觉得他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勤快地端茶倒水、洗好水果,还闲不住地收拾屋子。

很多时候,并不是男孩不想参加劳动,或者不想照顾自己,而是家长们不给他们机会,舍不得自己的“小皇帝”动手。“小皇帝”们被家长溺爱着,不管大事小事,家长几乎全部给包办了,根本不需要男孩动一根手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和我们这个大环境分不开。因为现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男孩在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他不仅被全家人寄寓极大的希望,同时家长也心甘情愿地为男孩付出:物质上男孩需要什么大人就满足什么,生活上,家长自愿成为他的全天候“佣人”。自从男孩诞生的那天起,家长似乎就已经把他升级为“皇帝”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然而事实上,这却是一种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是凡事都有度,溺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爱需要付出,但更需要理性。孩子的人生是自己走出来的,父母无论多么爱他,也不能替他迈出半步。无论道路看上去铺就得多么平坦,他也有遇到坎坷的那一天。为了男孩的未来,为了让“雄鹰”飞得高,就不要用溺爱的绳索束缚他的翅膀了。

男孩子想要成长为男子汉,关键要靠自己的努力,父母不能一辈子为他提供物质需要,也不能当他一辈子的佣人。

爱有溺爱和理性的爱,那么,父母如何把握溺爱与理性的爱之间的尺度呢?

(1)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

很多孩子只知道索取,他们认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要学会拒绝。否则,迁就就会变成溺爱、纵容,只会让他离真正的男子汉越来越远。

商场的玩具专柜前,有一个男孩子看中了一辆遥控坦克,于是缠着爸爸买。爸爸说:“不行!咱们不是说好了等你做家务攒够100分再买吗?”原来,在家里,孩子做家务可以积分,积分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不同的奖励。50分可以吃一次麦当劳,100分可以买一个玩具。

但是,遥控坦克的诱惑太大了,孩子有点不依不饶。

这时爸爸笑了:“差一分也不能买,再说了,你今年才5岁,我都35岁了,我能随便听你的吗?你闹也没用,说不买就不买。”男孩一听,没辙了,收起继续纠缠的架势,乖乖地跟爸爸走了。而回家后,他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期待通过自己的劳动,尽快买回玩具。

(2)让男孩明白他不是世界的中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教育孩子在心中看到别人。”现实生活中,多数“小皇帝”拥有好几个忠心耿耿的“臣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的还要加上外公外婆。这么多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容易让他觉得自己是太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对男孩,不要搞特殊的待遇。比如有的家长把好东西都留给孩子,吃的给他留着,用的给他留着,时间长了他会觉得理所当然,感觉自己在家里高人一等,别人都得服从他。因此,对男孩这样的特殊待遇,父母们一定要避免。

(3)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习好了就是“有功之臣”

有些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于是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了,结果导致学习好的孩子觉得自己是“有功之臣”,其他事情理应由父母来做。所以,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和做适当的家务都是他自己的责任,而不是父母的义务。

(4)不要护短

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如果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不应该袒护自己的孩子。否则,孩子就会把父母当成“保护伞”,认为自己怎么做都对,从而使是非观念变得扭曲,甚至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伟民的爷爷奶奶非常疼他,他也经常仗着这一点跟爸爸妈妈叫板。有一次,妈妈喊伟民吃饭,伟民还沉溺在游戏中不能自拔,于是很不耐烦地让妈妈不要烦他。

妈妈非常生气,毫不留情地把他拉到了饭桌上。这时候,奶奶不愿意了,她拦住了妈妈,抚摸着孙子的头说:“哎呀,不要这么用力,孩子哭了怎么办?”她又对孩子妈妈说:“看你多狠心,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下这么重的手。”

在奶奶的“安慰”下,才上初一的伟民胆子一下大了起来,竟然站起来把桌子掀了。这一下全家人面面相觑,妈妈对奶奶也不满起来。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孩子只有远离溺爱,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在长大以后,可以在生命的天空中飞得更高。

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与其让孩子坐享其成,不如让他自食其力,学会谋生的本领。

有一天,妈妈带着l4岁的程林去买运动鞋。妈妈带他逛了好几个专卖店,都没有找到一双喜欢的鞋子。妈妈有些诧异,就问程林,到底想要什么样的。

程林说:“妈,我想要一双耐克的运动鞋,外国的牌子才拉风,我很早就想要了……”

妈妈说:“那个牌子太贵了,给你买双便宜点的好不好?”

“妈,我超级喜欢耐克的鞋,您就答应我吧,您就我一个儿子,您的钱不给我花给谁呀。”程林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妈妈。

拗不过儿子,妈妈只好给程林买了一双耐克的鞋。看着这上千元的鞋,妈妈禁不住想:儿子知不知道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双鞋呢?他为什么觉得花妈妈的钱这么理所当然呢?

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父母,往往从小就让孩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名牌,甚至有些十几岁的青少年就拥有了很多奢侈品。孩子坐享其成,好像钱来得很容易一样,把父母当成了自动提款机。

爱孩子无可厚非,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孩子坐享其成,不如让他自食其力,学会谋生的本领。如果只是把自己的家产、金钱留给儿子,而不把自己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谋生的技能传给他,那么,他还会用心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吗?什么都跟父母伸手去要,他又怎么能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呢?

更可怕的是,这种男孩长大以后很容易变成“啃老族”,在应该独自闯荡的年龄还依赖父母。试想,当你已经两鬓斑白之时,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再去为他规划一切?那个时候,恐怕伤心的就不只是孩子一个人了!

所以,要想培养有出息的男孩,就要让他明白不应该坐享其成,增加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如何才能让男孩做到这样呢?父母们不妨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对男孩不要百依百顺

小孩子并不具有完善的分辨是非能力,不知道坐享其成是一种耻辱,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给他一些挫败,让他明白不是什么事都应顺着他的。

有些父母只要是男孩提出要求,就千方百计地去满足,从来不考虑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这样的习惯成了自然,那他今后唯一的谋生手段恐怕就是“敲诈”父母了。

(2)让男孩知道钱来得并不容易

小男孩可能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所以家长可以告诉他自己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其他人一般能赚多少钱,等等。还可以带他去一些劳动场所,让他知道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这样他在伸手跟家长要钱的时候,就会想到金钱来之不易了。

(3)给男孩灌输“不劳不获”的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在家庭教育当中,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却不能没有原则。比如,孩子到了需要有零花钱的年龄,父母可以规定孩子通过做一些家务来获得报酬。

王磊上初一了,因为中午要在学校餐厅吃饭,一顿饭一般要花七八元钱,于是父母告诉他,不劳而获是很丢人的事情,他们决定给王磊找个“工作”赚钱。父母规定,每天晚饭后王磊洗一个碗可以赚一元钱,扫地可以得五元钱,倒垃圾又能收入两元。这样,王磊每天就可以赚十几元钱,除了第二天的午饭,还有剩余。

由于这个工作不需要占用王磊太多的时间,而收入非常“丰厚”。因此,王磊干劲十足,一个月下来,王磊用攒下的钱买了一双向往已久的足球鞋。这双鞋原本是妈妈准备给他买的,这下妈妈觉得还真小看了儿子的能力。

(4)教给儿子“谋生”的技能

“谋生”的技能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的,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专业技能太过高深了,所以父母很多时候只要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

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对李先生说:“爸爸,我们学校要组织一次野炊活动,可是经费得自己想办法,不能向家里要。可是我不会挣钱呀。”

李先生说:“儿子,爸爸相信你能靠自己的本事挣钱。哪怕捡饮料瓶,发广告都能赚钱,关键是看你去不去做。”

儿子受到了启发,于是和几个同学约好,周末的时候给一家电器大卖场做宣传员。

只要父母有心,男孩将来就能够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孩子,一个对生活有所体会的孩子,又怎么会在成长道路中被种种挫折击败呢?

细节2 勇敢:如何教出穿越挫折、迎难而上的男孩

人生漫漫,总是苦乐和喜忧参半,

父母要在男孩成长的初步阶段教会

他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痛苦。

在挫折面前屡败屡战的男孩,

定会绽放出他们夺目的光彩,

定会更加坚强勇敢,

飞跃成长途中的坎坷和荆棘。

1.挫折:磨炼坚强男孩的利器

父母必须通过自己的帮助,让孩子炼成钢铁般的“坚强战士”。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他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他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然而,他没有对学业半途而废,他坚强地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又拖着半瘫的身子,继续工作。后来病情更加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顽强地跟病魔作斗争,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进行创作,先后写成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天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现在的男孩多是独生子,父母总是给予了他们过多的宠爱,忽视对男孩性格、品质方面的培养,造成孩子缺乏坚强的品格而变得懦弱。

但是,一个没有坚强品格的孩子,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的。待孩子长大之后,他很可能就成了一个软弱的人,面对困境只懂得逃避、放弃。如果要等他进入社会再来补上一课,那么他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日本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性格软弱、耐性差的人,最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而众所周知,青少年自杀现象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顽疾,这正是因为很多男孩子内心不够坚强造成的。

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惨案,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毅力,还要有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绝不允许自己软弱地逃避或者倒下,在面对挫折时要永不放弃!

当然,坚强的品格不是男孩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父母必须通过自己的帮助,让孩子炼成钢铁般的“坚强战士”。

(1)父母要狠心培养男孩坚强的品格

那些性格比较软弱的男孩遇事往往优柔寡断,碰到困难不能坚持,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一旦有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想到退缩和逃避。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就必须狠下心,绝不要因为他的苦恼而放弃原则。

从小时候起,妈妈就特别宠爱立超。平时,妈妈总是顺着立超,立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妈妈舍不得他受一点委屈。比如,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妈妈如果让他去睡觉,他就撒娇耍赖皮,妈妈就不忍心了,尽管这样会影响他第二天上课。

有一次班上要举行800米测试,他只跑了一圈就坚持不下来了,非得要停下来。全班就他一个人中途放弃了,妈妈在旁边说了他几句,他竟然当场大哭起来。老师也觉得这孩子太懦弱了,不像个男子汉。

这个时候,妈妈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立超太放纵了,应该狠心一点才对。

男孩只有拥有坚强的品质,才能够在跌倒后咬紧牙继续前进,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父母在培养男孩的意志力的时候,要狠心一点,不经历风雨的洗礼,他又怎么能见到彩虹呢?

(2)从小事做起,从挫折中有意识地磨炼男孩

坚强的品格特征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比如,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伸手去扶。在儿子上了小学接送他几次之后,就要告诉他,爸爸和妈妈工作都很忙,你应该自己学着坐车回家了,等等。

只有让他明白,遇到问题,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样他才能不断锤炼自己的内心。

(3)让孩子离开自己生活一段时间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够坚强,就在于没有挫折磨炼,他们身边总有可以依赖的人,有什么事情,总是首先想到向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求助。鉴于此,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让孩子离开父母生活一阵。

当李阳离开父母,到住宿学校时,他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事情。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张罗,比如一开始连面都不会煮,只能泡着吃。一开始他极不适应,甚至偷偷掉了几次眼泪,后来终于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

这些经历让李阳成熟了很多,从此变得坚强,基本上什么事都不用求人,靠自己就能解决了。一学年结束之后,李阳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坚强多了。

挫折是锻炼坚强男孩的最好教材,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那些坚强的男子汉,才能从容面对那些不期而至的磨炼,谱写出精彩的人生乐章。

2.让孩子直面痛苦,留下坚强的脚印

挫折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必修课。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赶着马车带他出去游玩。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小肯尼迪被飞驰的马车甩了出去。他坐在地上,等着父亲过来将自己抱回到马车上。但是,父亲停下车,却悠闲地吸起烟来。

小肯尼迪叫道:“父亲,快过来扶我起来。”

“哦,你摔疼了吗?”父亲问道。

“是的,我屁股很疼,我自己站不起来了,你干吗不抱我。”小肯尼迪带着哭腔说。

“再痛也要站起来,自己爬上马车。”父亲严厉地说道。

小肯尼迪见撒娇无用,只好挣扎着站了起来,然后艰难地爬上了马车。

父亲问他:“你知道为什么我要让你自己爬上马车吗?”

小肯尼迪迷惑地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进。如果再跌倒了,就要继续爬起来。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要靠自己打败困难。”

父母要让男孩明白,磨难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小肯尼迪跌下马车一样,不管他乐不乐意,磨难都会不期而至。只有正确地面对磨难,男孩才能更快地成熟、成长。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荆棘,只有愈挫愈勇把困难一个个踩在脚下,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丰富而充实,走向成功。

没有一个男孩可以逃避成长路上的坎坷。当他受到磨难,表现出痛苦时,父母也许会心疼、会不忍,但这个时候,绝不可以把他抱起来。可以给他建议、给他帮助,但不能代替他自己站起来。

其实,对男孩来讲,跌倒算不了什么。如果因为害怕再次跌倒而没有勇气自己爬起来,或者一味等待别人来扶,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就只能成为一个“匍匐者”。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留下坚定的脚印,就要教导男孩做个坚强的男子汉,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挫折是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必修课,父母千万不要越俎代庖,代替他成长。看到男孩有一点点困难就立刻介入其中,这只能剥夺他体验生活的权利,无助于坚强、独立性格的养成。挫折给孩子带来的教育是无法代替的,男孩们只有在每一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当然,提升孩子的受挫能力,也是有一定方法的。

(1)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磨难中的痛苦

“磨难是男子汉成长的必修课”,要想教育孩子,父母对此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不畏之如虎,把挫折看成一笔财富,从而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比如,父母可以用名人成功的事例鼓励自己的孩子:贝多芬在26岁时不幸失去了听觉,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结果创作出了很多世界名曲;林肯一生经历了几十次的失败,最终才走向了成功……这样的例子肯定能引起男孩心中的英雄气,帮助他们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2)遇到挫折,教男孩转移消极情绪

困难总是存在,而失败也是不可避免。无疑,这些问题都会给男孩带来不良的情绪。如果父母不及时引导男孩学会转移消极情绪,让男孩摆脱挫折负面的影响,这些挫折就会阻碍男孩的进步。

李珉在期末考试中一下子退步了好几个名次,要强的他很痛苦,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闷不乐。父母看李珉这样,为了转移他的消极情绪,决定周末带着他一起去爬山。

登上山峰的李珉看到美丽风景之后,几天的郁闷心情一扫而空,李珉的斗志又恢复了。在好好地休息放松了一下之后,李珉全力投入了学习中,成绩也提高了。

男孩遭遇了挫折,心情不好的时候,父母要帮助男孩尽快清除消极情绪,这样男孩才能顺利地走过去。

(3)及时疏导,为挫败的孩子保驾护航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如果一次挫折被孩子看得很严重,而父母依然完全放手的话,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应该看准火候,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帮一把,及时施以援手,帮孩子解开心结。就像篮球场上的教练一样,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叫一个暂停,改变一下策略,从而改变场上的不利局势,这样能够避免挫折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4)让男孩在挫折中寻找收获

“失败是成功之母。”父母要让男孩明白一个道理:倒下了,爬起来也要抓一把沙子,在挫折中也要学到东西。

马修与小朋友下跳棋,妈妈在一边观看。她见马修只顾进攻不顾防守,知道儿子肯定会输,但她没有提醒儿子,而是想让儿子接受一下教训。结果不出她所料,马修一败涂地。

妈妈看着一脸不高兴的儿子,安慰他一番之后,然后引导他分析原因。马修明白了失误所在,兴奋地要跟那位小朋友再来一局。这一次,他及时地规避了之前的错误,从而将对手击败!

平时,父母要有意识地让男孩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学习新的方法。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从挫折中学习的能力,这样,他就会终生受益无穷。

总之,爱孩子就要让他提升受挫能力。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迈开前进的脚步,战胜一个又一个挫折,从而走向胜利的彼岸。

3.培养自信,激发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男孩要走向成功,就要正视痛苦,而不是逃避。

甘地的儿子拉吉夫小时候常常因为小事哭泣,而甘地夫人不是溺爱地去哄他,而是告诉他:“花园里的喷泉多美,你哭的时候就到喷泉那里去哭。”

拉吉夫12岁时,因生病需要进行一次手术。拉吉夫非常紧张、恐惧,医生原本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手术并不痛苦,你用不着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却不同意,她始终坚持孩子已经懂事了,说这样的谎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她阻止了医生。随后,甘地夫人独自来到拉吉夫的床边,平静地告诉他:“手术后的几天会相当痛苦,但是谁也无法代替你受苦,因此,你必须做好精神上的准备。哭泣或叫苦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你是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还是软弱而徒劳地逃避呢?”

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勇敢地接受了手术。手术后,拉吉夫并没有因伤口的疼痛而哭泣,而是勇敢地忍受了一切。坚强的拉吉夫后来成为印度历史上第六位总理。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无数的痛苦和挫折,从小时候吃药打针开始,再到走向工作岗位。男孩想要走向成功,就需要正视这些痛苦,而不是选择逃避,否则将会碌碌无为,最终一事无成。

要想让孩子达到这一点,父母就必须对其进行引导。父母应该告诉男孩,人生的道路上总有艰难坎坷,要想成为一个强者,就要有“亮剑”精神,在面对挫折之时,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如此才能成为征服困难的英雄。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坚强地面对困难,总有办法解决。在培养孩子坚强性格的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让男孩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男子汉。

当然,仅凭这几句大道理,是不可能打动男孩心的。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男孩战胜痛苦的勇气。

(1)勇气需要激发,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

男孩天生都有英雄情结,看《西游记》的时候,希望自己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看《奥特曼》的时候,希望自己是打败怪兽的奥特曼;看《蜘蛛侠》的时候,希望自己是飞檐走壁的蜘蛛侠……

正是因为男孩有这样的心理,所以父母在陪孩子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可以用里面的英雄人物,作为孩子的榜样。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你看,开始的时候奥特曼被怪兽打倒了,但是他多么坚强勇敢啊,最后把怪兽打败了。儿子,你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以后打针的时候不能再怕了,要像奥特曼那样勇敢,知道吗?”这样的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

(2)给予孩子战胜挫折的充足信心

世界对每个男孩来说都是新鲜的,因此,他们在刚开始遭遇挫折的时候,往往会显得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但是这并不代表男孩甘心失败,也并不代表他不想迈过这个坎。因此,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打击男孩,否则就会让男孩失去再一次尝试的勇气,变得自卑、懦弱。

铮铮刚学会自己吃饭,筷子用得还不是很好。这一天,奶奶做了汤圆,铮铮非常高兴。他好不容易才把圆滚滚、滑溜溜的汤圆夹起来,结果一不小心,汤圆掉到了地上。铮铮看着掉在地上的汤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这时候,妈妈说:“铮铮,你看妈妈有时候还夹不住呢,第一次吃汤圆你就能夹起来,真不错呀。再试一次看看。”铮铮止住了哭声,第二次果然顺利地吃到了汤圆。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用积极的话语鼓励男孩,比动手替他做要高明得多。

(3)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男孩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和挫折,孩子经历的第一次挫折很可能就从吃药打针开始。

看着孩子满脸恐惧、浑身发抖的样子,听着他世界末日般的哀求:“妈妈,妈妈,我怕,我不想打针。”作为父母的你不免心疼,但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也是必须独自承受的。人生所遇的磨难远不止打针吃药,所以,在他眼泪汪汪的时候,你需要让他明白,这是成长为男子汉的第一步,要鼓励他勇敢面对。

(4)做孩子抵抗挫折的坚强后盾

方特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节目的时候出了错,把跟他搭档的小伙伴绊倒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方特非常懊恼,到了台下跟妈妈说:“以后我再也不上台表演了,免得当着那么多小朋友的面出丑。”

妈妈鼓励他说:“这点小挫折怕什么,你只不过事先没有准备好,下次你一定会表演得更出色!”方特受到了鼓励,握着小拳头说:“嗯,下次我一定努力。”

父母的一个小小鼓励,也许就能帮孩子渡过一个难关,所以,父母要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做好他们的后盾,让你的男孩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4.让孩子知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如果男孩遇到挫折就退缩,那么他永远不可能体会成功。

有一年冬天,明明跟着爸爸妈妈到北方的老家过春节。初一早上下雪了,明明是第一次见到雪,他看着外面洁白的雪花兴奋地大喊大叫。这时,爸爸提议说:“明明,咱们去堆雪人吧。”这个提议把小家伙乐得不行,马上就跑到院子里大干起来。

可是才堆了一半,明明就觉得太冷了。他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说了一句:“太冷了,我不干了。”然后就跑回了屋里。爸爸看着明明半途而废的作品很无奈,他想了一会儿,决定趁这个机会“教育”一下明明。

明明看着爸爸在外面拿着相机对那个半成品的雪人照呀照的,就好奇地问:“爸爸,你在干什么呀?”

“哦,我在给你的雪人拍照呀,回去让你幼儿园的小朋友和邻居家的小妹妹看看你的杰作。”爸爸笑着说。

“不行,这个雪人都没有堆完呢,太丢脸了。”明明抗议道。

“那为什么不把它堆完呢?”

“太冷了啊,我的手都冻红了。”

“你可以戴上棉手套呀,外面再戴上奶奶洗碗用的手套,不就不冷了吗?”

“对呀。”明明的兴趣又回来了,于是继续开始了堆雪人。最后,一个雪人成功地被堆了出来。

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而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无数次被打倒后重新站立起来,吸取每一次的失败教训,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功没有偶然,要想男孩们以后有出息,就要在小的时候让他们知道坚持就是胜利。

可是,孩子们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呢?男孩的意志力往往较差,兴趣的持续性也不强,遇到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半途而废。这时候,有的父母甚至还会为孩子找借口:“孩子还小,这个凳子太重了,搬到客厅中间就不错了。”殊不知这样做,其实就是害了孩子!如果男孩遇到挫折就退缩,那么他永远不可能体会成功,永远只能以畏畏缩缩的心态来面对世界!

所以说,孩子想要逃避是天性,但父母万万不可再为此“加油助威”。如果不能从小培养男孩有始有终的习惯,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改变男孩不能坚持到底的习惯呢?

(1)用名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男孩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名人效应都具有很大的效果。父母苦口婆心半天,可能还不如某个巨星微不足道的一句话管用。崇拜名人是很多男孩的天性,所以,善于讲故事的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

晨晨开始学习英语了。一开始,他还比较有兴趣,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可是过了几天就不行了。他对妈妈说:“学英语太难了,我的舌头都打结了。老师也说我的发音不准,我不想学了。”

听到孩子这样说,妈妈给他讲了德摩斯梯尼的故事——这个天生口吃、嗓音微弱的人,经过了几十年口含石子朗诵的刻苦训练,终于成为古希腊有名的演说家。最后,妈妈强调:“你不是说,你将来也会成为一名伟人吗?你看看,真正的伟人是怎样做的?”

妈妈的话,让晨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这以后,他很少抱怨过学习英语的困难,而妈妈也会给他讲各种名人坚持到底的故事,鼓励他不要半途而废。

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我们有很多坚持不懈从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例子。这些我们都可以灵活运用,以此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2)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父母要知道,鼓励是比批评效果更好的鞭策手段。用好这个工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事半功倍。哪怕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方晋在一个少儿书法班里学习书法,开始的几天他很有兴趣,每天回到家里都会写几张。可是几天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字仍然歪歪扭扭,十分难看,就感觉到枯燥无味,失去耐心了。

这一天,他又在草草应付,爸爸突然假装惊喜地说:“晋晋,你这个‘人’字写得很有进步啊。”

“是吗?”本来无精打采的方晋有了精神,“我还以为一直没有进步呢。”

“怎么会呢?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写了一池塘水才成功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也能成书法家。”随着爸爸隔三差五的鼓励,方晋的热情持续了下去,后来还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获了奖。

(3)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男孩的毅力与恒心

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父母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爬山。爬山的好处在于:既让男孩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让他的意志经历锤炼。

除了爬山,体育锻炼、竞技比赛,这些我们都可以鼓励孩子去参加。当然,在制定项目时,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体力,不要制定出让孩子怎么努力都无法完成的任务,那样反而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只有让孩子明白到这一点,那他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才不会轻易放弃,而这不仅能够锤炼他坚忍不拔的毅力,更能够赋予他在人生的征途上跋涉的源源动力。

5.不庇护,代替他成长会让他“营养不良”

男孩只有学会在逆境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战胜挫折。

植树节到了,某小学组织学生上山植树劳动。到了山头,老师分配好任务,让女生负责浇水,男生挖树坑、抬树苗等。

同学们干得都很起劲,只有一个男同学在一棵大树下坐着。老师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干活,他说:“我不会干,我也干不动!”老师教育他说热爱劳动是好习惯,于是,他也拿起铁锹,学着其他同学的样子挖起土来。

可是,不到10分钟,这位男生就哇哇地哭起来了,老师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故,赶紧挤进围观的同学中,却发现这位男生是因为手上磨出了水泡……

原来,这位男生在家里除了穿衣吃饭之外,其他都是父母包办。父母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音乐、美术、英语,等等,唯独没有给他上过“劳动”这门课。生活中所有的挫折,父母也都提前替他“摆平”了。因此,这个男生从没有看到过手上的水泡,当看到自己手上“可怕”的水泡,就禁不住大哭起来。

很多父母表示不解:“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娇贵呢?像我们小时候,十几岁的时候就拉着板车走几十里的路了。”“我儿子现在才10岁,就成了小胖子了,别说干活了,让他走上一站地他都呼哧呼哧地喘半天。”

而这些父母一边说着,一边给孩子送上削好的水果,然后把孩子换下来的衣服泡到了盆里……

其实,儿子变得这么娇气,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现在的很多父母,一心想让儿子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或者为了让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不惜为男孩扫清一切障碍,凡是影响儿子精力的事情,完全由自己包办,不让他们受一点点委屈和挫折。如果自己能够代替孩子上学、成长,他们也会义无反顾。

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无疑剥夺了男孩经受挫折的历练,而这种历练正是男孩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之一。要长成参天大树,就不能把他隔绝在暴风骤雨之外,否则温室中长大的男孩,很容易被现实中的风雨摧垮。那种让孩子绕过成长路上的一切障碍和弯道的教育方式,是很难行得通的。

困难和挫折是孩子的宝贵财富,父母希望儿子少走弯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味庇护只会让你的男孩永远也长不大,代替他成长也只会使他“营养不良”。要想让男孩长成真正的男子汉,必须让他亲自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他自己经历彩虹之前的风雨。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男孩在生活中体验失败的感觉

有一天,王利明放学回家,却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这时,他看到了妈妈留给自己的字条。他把字条打开一看,原来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而且要很晚才能回来,而妈妈让他自己解决晚饭的问题。

平时晚饭,王利明都是等着妈妈来做。可是今天,他只好自己张罗着填饱肚子了。王利明想:“这个难不倒我,虽然我没有做过饭,但是我见过妈妈做呀。这下我该大显身手了。”于是,他学着妈妈的样子,准备给自己做一份西红柿鸡蛋面。

由于王利明平时没有仔细观察过妈妈做饭的方法,于是想当然地把面扔进水里煮了起来。最终,他的西红柿鸡蛋面成了一锅分不清是什么的糊状物。王利明不明白,怎么煮个面条这么难呢?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年代,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已经使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苦与累,也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结果在他们的眼中,什么事情都是很容易办到的。父母的溺爱已经把男孩变得跟大少爷一样,失去了自理的能力,也失去了对困难的预见能力。

因此,父母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男孩体验失败的感觉,只有让男孩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让男孩学会预见挫折,并学着战胜挫折。

(2)明知孩子的选择会让他碰壁,也要尊重他

尊重孩子是父母教育男孩时时刻刻要注意的理念,男孩也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指定的路线行走,那么孩子也不会领情。

而且,很多事情,不亲身体会是不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的。很多时候,对于一些男孩,不让他亲自品尝一下失败的苦涩,他是不能真正成长起来的。因此,父母要尽量按照男孩的成长规律对他提出期望。

每个父母都希望男孩可以出类拔萃,但要根据男孩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进行。如果不让他碰壁,那他又怎么能知道父母意见的正确性呢?

(3)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孩子学会“跨栏”

如果男孩小时候的成长道路过于平坦顺畅,那么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不知所措。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能力上都缺少面对困难的准备,从而走向失败。所以,家长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男孩适应在逆境中解决问题,这样在他们长大之后,再遇到困难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

6.给男孩插上自信的翅膀,穿越重重挫折

父母要塑造男孩乐观的心态,就需要从男孩小时候开始。

艾永数学成绩很好,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数学比赛,几乎每次都能获得名次,人人都说他是个天才。但最近一次的竞赛考试,因为题目非常难,艾永考得极差,因此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看到艾永这个样子,妈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夜里,寺庙里的两块石头在小声交谈。铺在地上当台阶的一块石头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块石头抱怨说:咱俩从一座山来,瞧你现在多风光,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跪在你脚下顶礼膜拜。我怎么那么倒霉,每天被人踩来踩去,又脏又累,石头和石头怎么那么大差距呢?那个被雕成佛像的石头笑了笑说:别忘了,在进这座庙之前,我可是挨过石匠成千上万刀呀!”

艾永是个聪明的孩子,略一思索,他就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妈妈我知道了,我会加油的!”

有些男孩在遇到哪怕是极其轻微的挫折时,也会把后果想得非常严重,从而沉浸于消极的情绪里自暴自弃、无法自拔。这样的孩子,自然不是父母想要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摆脱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学会为自己打气。

我们都知道,男孩身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父母的鼓励、赞赏等刺激,都会提高男孩的积极性。父母如果善于引导男孩进行自我激励,在挫折面前给自己加油打气,那么男孩无论处于多么糟糕的境地,都会勇往直前,时刻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父母要明白,很多男孩在面对挫折时之所以止步不前,不是缺少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缺乏“加油”的勇气。

那么,父母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帮助男孩坚定信念

男孩做事情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决定着男孩面对挫折的态度。如果男孩本身意志不坚定,一件事情做成了也行,做不成也行,做好做坏无所谓,那么他遇到了挫折就容易退缩,不愿全身心地去做,结果就有可能会半途而废。

因此,父母首先要告诉男孩,对要做的事情,不管困难有多大,都要想尽办法去克服,一种方法不行,就去尝试另一种,给自己加油打气,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2)培养男孩的自信心

单纯的道理教育,很难打动孩子的心。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讲道理的同时,还要通过其他手段——鼓励、赞扬,以此达到进一步培养男孩自信心的目的。

方圆从小胆小,比小姑娘还害羞,不像别的男孩有表现欲。如果别人看着他做点什么,他会手足无措,本来能做好的事情都会搞砸。妈妈通过观察,发现方圆很爱体育活动,于是就鼓励他参加校运动会的短跑比赛。

结果,方圆在短跑比赛中,竟然拿到了冠军!一下子,他的身边围满了许多同学。再加上父母的夸奖,方圆逐渐变得有自信了,也不那么害羞胆小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给自己打气:“我能行,就像跑步一样,只要我努力,就能到达终点。”

男孩插上自信的翅膀,才会穿越重重挫折,飞得更高更远。所以,父母从小就要培养男孩的自信心,男孩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会给自己加油打气,不断战胜困难。

(3)让男孩学会积极地暗示自己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增强男孩的自信心,父母不妨积极地采用。而心理暗示的载体,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比如很多男孩都有赖床的不良习惯,这时心理暗示的载体就可以是一个闹钟,一句自我督促。

马辉从小就很赖床,每天早上喊他起床成了妈妈的必修课。每次都是喊了很多遍,他才不情愿地磨蹭着起来,所以经常迟到。

接连几次被老师批评之后,马辉想早起了,但是他已经养成了赖床的习惯,怎么办呢?不得已,他只好求助妈妈。

妈妈听完马辉的苦恼,为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妈妈给马辉定下闹钟,并让他临睡觉前对自己念叨:“我一定能按时起床,我能行!”就这样进行自我暗示,结果很神奇,现在的马辉只要闹钟一响就能够起来了,再也不用妈妈来催他了。

平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男孩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说:“我能行”、“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我一定能完成作业”等,男孩在多次进行这样的心理暗示之后,他的行为就会趋向于积极的方向。

(4)塑造男孩乐观的心态

心态乐观的男孩会面带微笑地面对挫折,而不是哭哭啼啼地去逃避。为了解决问题,他会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激发潜能去战胜挫折。所以,父母要塑造男孩乐观的心态,就需要从男孩小时候开始,从小对男孩进行正确的教育与训练。

比如父母让男孩体验到爱护、关心,给男孩讲一些积极向上的故事,鼓励和分享男孩的进步,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塑造男孩乐观的心态。

总而言之,在男孩遭遇挫折的时候,家长们要给他加油、打气,让男孩子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不会选择逃避,而是挺起胸膛接受挑战。那么,他自然不会成为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细节3 责任:如何教出远离庇护、勇于承担的男孩

一个男孩子,终会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终会肩负众多的责任。

父母要让男孩从小就学会把责任扛在肩上,

慢慢的养成承担责任的美德和习惯,

在生活中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

这样他才会慢慢地变得独立、自主、自强。

1.从现在开始,不再做孩子的“闹钟”

所有的父母,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底线,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

一次,爸爸妈妈带梓梓到舅舅家做客。吃饭的时候,梓梓的表弟把自己的卡通漂亮小碗让给了他,这让梓梓非常喜欢,端着小碗左看右看。这时,梓梓一不小心把碗掉到了地上,碗立刻摔得粉碎。表弟见此,顿时大哭了起来。

看到这种情况,妈妈刚想收拾残局,爸爸制止了她,并严肃地问梓梓:“这只碗是谁打碎的啊?”

梓梓不好意思地说:“是我。”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残局应该由谁来收拾呀?”

小家伙撅着嘴拿来工具,开始擦地。收拾得差不多了,爸爸又对梓梓说:“你看弟弟还在为他的小碗哭呢,怎么办啊!”

小家伙过去跟表弟窃窃私语了一会儿,表弟破涕为笑了。妈妈很奇怪,就问梓梓:“你跟弟弟说了什么呀?”

梓梓回答:“我告诉弟弟,我也有个很漂亮的小碗,我可以赔给他。妈妈,你再给我买一个,我还给弟弟。”

“这怎么能行!你自己应该赔给弟弟,这个损失算你自己的,怎么能让妈妈再给你买呢?”

梓梓想了一会儿:“我又没有钱买,要不,我帮妈妈到楼下打水,妈妈给我买碗好不好?”

妈妈微笑着接受了这个建议。

缺乏责任感,是很多孩子身上的通病。遇到问题等着父母解决的男孩子,在现实中有很多。

也许,孩子眼中的窘境,父母的确可以轻松解决。可是,一个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又如何奢求他们的责任感呢?一个小时候事事依靠别人的男孩,长大之后又如何能成为敢于担当的男子汉呢?一个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啃老来实现的男孩,又如何奢求他们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呢?

所以,不要看到孩子遇到难题,我们就替他进行解决,包办他的责任。这么做,只能让他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剥夺孩子建立责任感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太小,大人帮他多做点没什么。等他长大了,他的责任心就强了。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只有从小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才能真正让孩子长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

不可否认的是,在孩子的心里,父母是他们的坚强后盾。遇到问题,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在父母那里寻求帮助、慰藉和庇护。此时,如果家长毫无原则地出手相助,替他们承担本应属于他们的责任,那么久而久之,推卸责任便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所有的父母,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底线,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

让孩子学着承担自己的责任,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从小培养男孩负责的习惯

小凡是当地有名的“神童”,小小年纪就考上了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正当人们都认为这个孩子前程远大的时候,仅仅一个学期,小凡就被学校劝退了。因为,小凡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什么都做不了,别说在宿舍打扫卫生,就连去食堂打饭都不知道怎么做。这个少年天才,完全就是一个生活低能儿。

原来,小时候,当小凡要求自己吃饭、穿鞋时,妈妈总是包办,不让他自己动手做一点儿事儿。当小凡稍大一些,完全可以自己整理书包,饭后收拾碗筷、扫地、擦地的时候,父母也都不让他动手,只让他埋头学习。结果,他自己什么都不会干,养成了甩手掌柜的毛病。

这时,父母才知道自己的教育是多么失败。

父母可以在家里养些花草,或者养只小动物,一般来讲,孩子是比较喜欢这些的。父母可以给孩子分配任务,比如让孩子定时给花草浇水,给小动物喂食,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会影响花草和小动物的成长,如此渐渐地养成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男孩明白:我对花草的生长有责任,我对小动物的成长有责任。这种用行为来规范的责任感的培养决不是靠唠叨的说教所能奏效的。让男孩从小就自己做事,这样有利于责任心的养成。

(2)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男孩做榜样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而那些本身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责任心的孩子的。

从前,有一对不孝的夫妇,他们不想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总是嫌老妈妈拖累他们。于是,他们总是让老人吃不饱,穿不暖。后来,这对夫妇变本加厉,他们用一辆独轮车去遗弃老人家,把老人家遗弃之后,夫妇回家商量,要把老人以前吃饭用的木碗丢掉。

没想到才三四岁的儿子说话了:“不要丢掉呀,等你们老了,可以给你们用。”一句话惊醒了那时夫妇:自己现在对待老人的行为,会不会被儿子学了去,将来也这样对待自己呢?

夫妇俩认识到了这一点,就把老人接了回来,从此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严以律己,给男孩做好表率,让男孩在潜移默化中具备责任心。

(3)男孩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让他依赖家长

很多事情,是男孩力所能及的,这时父母不要让他过于依赖自己,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扛。

涛涛是个让父母心焦的慢性子,每次上学,父母都要催促好几遍,而他依然不慌不忙。

这次,涛涛上学又迟到了,他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责怪妈妈:“妈妈,都怪你,你怎么不早点叫我起床呢!”妈妈决心让他改掉这个毛病,于是告诉他:“以后你自己定好闹钟,我再也不叫你了。迟到了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批评你,同学笑话你可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开始,涛涛还不以为然,结果第二天故伎重演,又磨蹭开了。但是这次妈妈一点也没催促他,也没喊他起床。等到涛涛到了学校,果然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

涛涛一看妈妈来真的了,只好严格要求自己,结果,很快改掉了磨蹭的坏习惯。

对孩子本来依靠自己能够做到、做好的事情,家长们不必插手,要让孩子自己产生责任意识。只有让他意识到没人可以依靠,他才会负责任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爸爸妈妈不要再做孩子的“闹钟”,让他自己上紧责任的发条吧!

2.为自己的过失埋单

男孩犯错,要帮助他们找到原因。

初二学生李雷骑自行车上学,看到有的同学的自行车比较高档,便产生了攀比心理,缠着妈妈给他买一辆。妈妈认为他的自行车没有坏,加上不想助长他的虚荣心,因此拒绝了他的要求。

李雷于是故意把自行车搞坏,想用这个办法迫使妈妈就范,结果被妈妈识破了。于是,妈妈告诉他,他必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接受惩罚,步行一周去上学。

李雷的家比较远,于是他只好每天早起,跑步去上学。这时候,有人问他的妈妈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李雷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李雷的坏毛病很快就被改了过来。

既然男孩做了错事,就应该让他自己承担后果,接受惩罚。只有这样,男孩才能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增强自律和责任感。而父母也必须要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是每一个男孩肩膀上的责任。

但是,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上学丢三落四,比如忘记带作业本、课本的时候,父母宁可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也要赶着给他送过去;男孩跟同学闹了矛盾,而且是自己的错,父母宁愿自己登门道歉,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承认错误。如此剥夺男孩履行责任的机会,这让他怎么可能在成年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汉子”?

当然,孩子的年龄还小,我们不可能让他独立承担责任。但是,责任意识必须要让他记在心里。如果男孩不能有这方面的认识,那么他们就会循环往复地走以前的老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

(1)帮他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

有的男孩非常善于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用那些客观原因说事,比如说自己起床晚了是因为妈妈没有及时叫自己等。这些男孩,从来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是喜欢从他人或者周围的环境等客观的因素上找原因,喜欢推卸责任或者找借口,不去反思自己。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急着批评,应该帮助他分析主观和客观原因。我们要让他明白:客观要求,我们可以创造;而主观心态,就必须由你自己来建设。

艾博有丢三落四的毛病,每次上学不是忘了带铅笔,就是找不到橡皮,甚至有一次进了考场才发现文具盒不翼而飞,害得妈妈十万火急地给他送去。然而,他不但没能接受教训,还总是埋怨妈妈给他整理书包的时候不够仔细。

爸爸意识到,妻子和自己不能总是跟在他屁股后面做“救火队员”,于是想给艾博一个教训,让他有责任心一点。周末的时候,爸爸告诉艾博,全家要出去旅游,艾博很高兴。不过,爸爸有一个要求——自己准备好小背包,带全需要的东西。

结果,中午吃饭的时候,艾博发现自己忘了带水,于是他看着妈妈可怜巴巴地啃着干面包。妈妈心软了,但是爸爸说:“这次不能说别人没提醒你吧,我专门给你列了个表,是你自己丢三落四的。以后别找其他原因,自己错了就得承担责任。”

这次生动的教育非常奏效,艾博从此逐渐改正了丢三落四的毛病。

男孩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到过失的主观原因,让男孩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样,他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产生责任感。

(2)让男孩体验过失的后果

在1920年的美国,有一个12岁的少年。有一次,他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出来后,对这个半大小子说:“我这块玻璃价值12.5美元,你打碎了就要赔偿。”

当时,l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对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这个孩子没办法,就回家找爸爸求助。爸爸问他:“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因为这是你的责任。没有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要还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最后终于挣回了l2.5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在回忆这件往事时他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自己的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父母为了培养男孩的责任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体验一下过失产生的后果,让他体会到“切肤之痛”。比如说,男孩赖床,迟到了会受到老师的惩罚,父母可以只提醒他一次,不再催促,让他减少依赖思想;还有男孩出游的时候忘记带保暖衣物,让他挨会儿冻也是值得的,这样下次他能够吸取教训。只有当男孩切身体会到这些后果,他的责任感才会加强。

(3)对男孩为过失负责的行为给予鼓励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在男孩承认错误的时候,会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暴打或谩骂,这样会让男孩产生害怕的心理。他会想,我都承认错误了,还要受这么严厉的惩罚,太不划算了。这样,他会通过撒谎或者是找借口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谭登的爸爸刚给他买了一顶非常漂亮的帽子,谭登很高兴,戴着它蹦蹦跳跳地出去玩了。结果,几个小时之后,他哭丧着脸回来了,帽子也不见了。

爸爸很奇怪,问他帽子去哪里了。谭登怯生生地说:“我刚才去游乐园,看到很多小朋友,跟他们玩了一会儿,结果回家的路上才发现帽子丢了。我错了,爸爸。”

爸爸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老是丢三落四的,以后再不给你买了!”

谭登撅着小嘴说:“早知道我就说让大风刮跑了,干吗说是自己丢的啊。”

爸爸听了一怔,是呀,儿子虽然丢了帽子,但是诚实地告诉了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己的态度怎么能这么恶劣呢?想到这里,爸爸说:“儿子,刚才是爸爸着急了,你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对爸爸不撒谎,是个男子汉!爸爸明天再带你去买一顶!”

“爸爸你真好!”谭登开心地跳了起来,“当然,我以后也会细心一点,不再出这种马虎事了!”

其实,男孩犯了错,父母要鼓励他勇敢站出来承担,只要他态度端正,有责任心,父母就可以减轻对他的处罚。因为只有这样,男孩才敢于承担责任。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去发掘、去思考,那么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3.把责任交给孩子,把他当大人对待

只有将责任交给男孩,才能消除男孩的依赖心理。

东东的爸爸妈妈学历不高,加上这几年忙着生意,很多知识都忘记了。但是他们一心想让东东在学习上优秀一些,因此对待东东的学习很是认真。

东东的英语是弱项,刚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还能勉强辅导他。但是上了初中之后,父母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有一次,东东问妈妈一个单词的用法,妈妈回答不出来,东东非常失望地埋怨:“别人的爸爸妈妈都能帮得上忙,你们倒好,还不如我呢!你们以前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儿子的话,让妈妈哭笑不得。突然,妈妈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他的绝佳机遇,于是说:“妈妈以前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差,英语学得不好,所以不能辅导你。但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还得靠自己啊,要不你当妈妈的老师吧?”

“当妈妈的老师?”儿子不确信地看着妈妈说,“妈妈,你不是开玩笑吧?我自己还不会呢。”

妈妈一脸诚恳地说:“你把老师教的内容都教给妈妈,好不好?”

就这样,东东做了妈妈的“老师”。自从有了这个“新职位”后,他意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很重,必须好好学习,因此对英语下了更大的努力。结果一个学期之后,东东的英语已经是班上的中上等水平,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

老师都是大人当的,但是这位聪明的妈妈把这个神圣光荣的位置给了儿子。妈妈的目的不言而喻:只有将责任交给男孩,才能消除男孩的依赖心理,促使他自觉地学习,所以她的儿子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却做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小,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即使男孩年龄已经比较大了,父母还是把他们当作婴儿呵护。比如,男孩对正在给自己洗衣服的妈妈说:“我自己来吧。”但是妈妈说一边待着去,你能洗干净吗?看到爸爸在修理电器,儿子想打打下手,爸爸大手一挥,你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不用管。其实,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增强男孩的责任感,男孩要成长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就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大人”。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怀疑他的做事能力,不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论孩子的年龄多大,父母都应该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锻炼的机会,把他当大人。这样,小男孩才会变得独立、自主、自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让男孩把自己当成大人。

(1)扭转思维,把他当作大人看待

首先,父母必须要扭转过去的思维,不要总觉得孩子手无缚鸡之力。只有把男孩当作男子汉,孩子才会感受到被信任,觉得自己应该像大人那样承担责任,而不是躲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之下我行我素。

年仅7岁的潘岳上了小学之后如脱缰野马,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因此有了一种冲出牢笼的感觉,再不像幼儿园那会儿一样,总是被大人们所“监视”。

不过,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现在的他,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不见人影了。不用说,肯定是找那些小伙伴玩去了。怎么才能让他先把作业做完呢?父母不可能全天候地盯着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个办法:跟潘岳签订一个“条约”。在这个条约里,爸爸完全把潘岳当成了一个有很强自制力的大人,最后,潘岳和爸爸都郑重其事地在条约上签了名。

妈妈对此嗤之以鼻,说奶奶整天看着都看不住,你一张纸能拴住这匹野马吗?

然而,令妈妈没想到的是,自从签订条约后,潘岳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书包做作业,不论是动画片还是小伙伴的召唤,都不能打动他了。原来,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让男孩像大人那样,重视约定的约束性,是增强男孩责任心的有效方式。只有从小让男孩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习惯,长大后他才会成为一诺千金的男子汉。

(2)责任为先,不怕男孩“帮倒忙”

每个孩子在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做得太好,有时候甚至会做得十分糟糕。但是,父母一定不要因为男孩的不成熟而剥夺了男孩尝试的机会。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只有亲自去经历和处理一些事情,才能更快地成长。

比如,一个男孩在学着帮助妈妈洗碗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不小心而打碎了碗,甚至会划破了手。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如果暴躁地责备男孩,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从此不愿动手,不愿主动承担责任。

所以,当男孩想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或者尝试自己负责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理解和支持。提醒他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给出合理的建议,但是不要过多地插手干预,不要怕他“帮倒忙”,因为这正是鼓励他责任心的好时机。

(3)尊重男孩,有事同他商量

家长在决定某些家庭事务,特别是牵涉到男孩自己的时候,更要多听听他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是对男孩的一种尊重,也能促使男孩对自己和家庭产生责任感。即使男孩的意见不被采纳,父母也要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而不要粗暴地否决他。

作为父母应给予男孩足够的权力,允许他自己去尝试、去探索这个世界,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他像大人那样安排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孩子像大人那样承担自己的责任,长大后的他才不会表现得唯唯诺诺,才敢于迎接挑战。因此,把孩子当作大人对待吧!

4.不替孩子找借口,培养男子汉精神

借口,是男孩成长的天敌和绊脚石。

看着冬冬蹒跚学步的样子,妈妈非常开心,仿佛看到一个未来坚强的男子汉。

有一次,冬冬突然不小心跌倒了。妈妈心里很紧张,急忙用脚使劲跺着地板说:“都是地板不平,让小宝宝摔倒了。”

还有一次,冬冬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边,妈妈就使劲用手打桌角,说:“都是桌子不好,把冬冬碰疼了。”

就这样,冬冬一受委屈,就眼泪汪汪地等着妈妈找出“替罪羊”来哄他。正因为如此,东东很长时间都没能学会走路。因为在他的眼里,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阻拦着自己学走路!

而洋洋的妈妈不是这样,洋洋撞在桌子上,妈妈走过来说:“洋洋,走路不要太快,要注意看着前面,来,再走一遍试试!”这次,洋洋顺利地从桌子旁边走过去了。以后再也没有碰到过。

走在路上,洋洋摔了一跤,躺在地上哭着不起来。妈妈走过去说:“洋洋站起来!”

洋洋耍赖,想让妈妈抱。这时候,妈妈说道:“你再不起来我就先走了,你是个男子汉!自己摔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不然将来怎么保护妈妈呀?”

听了这话,洋洋乖乖地起来继续走。一跤又一跤后,洋洋终于学会了走路。看着洋洋快乐地飞奔,还在地上打滚的东东,不由哇哇大哭了起来。

冬冬的妈妈总是帮冬冬找借口,而洋洋的妈妈总是让洋洋学会自己负责。这两个孩子,将来谁会成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其实不仅是男孩,即使很多成人,也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如运气不好、健康状况差、家里没有资本等,仿佛问题都是别人的一样,自欺欺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赢得他人好感的,更不可能做出一番成就的。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帮着孩子找借口?也许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你对孩子的爱。但是,长此以往,绝对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充满责任心的男子汉。责任心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而借口,正是这种动力的天敌和绊脚石。

作为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明白:找借口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是一种懦夫的行为。一旦找到借口,他便会失去动力、打退堂鼓,从而半途而废。因此,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绝不能为他找借口。否则,久而久之,他自己都把借口当真了。男孩一旦把逃避责任变成一种本能,再想改变就困难了。

所以说,如何克服男孩找借口的习惯,是父母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而以下的这几条建议,就可以让男孩子们摆脱找借口的坏毛病。

(1)拆穿他的“谎言”

要想杜绝孩子找借口的行为,首先就要让他明白:你的借口就是谎言,是不值得相信的!比如,男孩想以生病为借口不去上学,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如果孩子没事,那么就可以拆穿他的谎言,让孩子找不到借口了。

当然,家长不要粗暴地批评孩子说谎不对,要找出厌学的真正原因,从而帮他渡过这一难关。例如,孩子不愿意上学是因为学校里有同学欺负他,这时候我们就应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否则,孩子会感到连父母也欺负自己,从而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2)明确他的责任

有的男孩,每当出现错误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或者找其他客观原因。比如,他们会说“没做完作业不是我的错,是明明约我出去玩耽误了”,或者“午饭是妈妈准备的,她忘了给我带水”,等等。总之,责任都是别人的,跟他没关系。

家长对待这样的借口,需明确地告诉他:“做作业是你的责任,不要赖在别人身上,这又不是其他人的作业”,“带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应该检查好有没有带水”。

明确了男孩的责任,就像给他戴上了紧箍咒,想找借口就不灵了。

(3)别替孩子找借口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有时候会为了博得孩子一笑,不惜替他找借口。这样做,男孩子的确可以露出笑容,可是责任感,却因此不能植入孩子的心中。

当孩子因为行为不对而受到老师或别人的训责时,有的父母总会出来护短:“孩子还小,不懂事嘛,有什么问题跟我说吧。”孩子贪吃烫到了嘴,父母不是教育孩子应该等食物凉一点再吃,而是责怪自己不应该把东西烧得这么烫。总是寻找借口,借口能代替责任感吗?

家长替孩子找借口,只会让孩子学会逃避责任,学会找替罪羊。现实中很多男孩总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各种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借口,其根源就来自这里。

(4)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知道承担责任,孩子责任心的养成有个渐进的过程。作为父母,应从小开始培养,鼓励他承担自己的责任。假如孩子承认了错误,那么也要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自己造成的后果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作敢为的男子汉,而这个男子汉也才能在日后成就大事。

5.让孩子在“当家做主”中扛起责任大旗

父母要给孩子“当家做主”的权利。

8岁的元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再贵都吵着让家长买,不给买就又哭又闹甚至打滚耍赖,一点都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艰辛。除了这些,元元还是个标准的“懒汉”,典型的油瓶倒了不扶,对家庭没有丝毫的责任感。

看着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自然无比揪心。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妈妈听取了一个朋友的建议,让元元当一个月的家,体会一下父母的不容易。

元元掌握了家里的经济大权之后,非常高兴,开始的几天每天大手大脚,把家里的伙食搞得很好。结果才半个月,元元手里的钱就花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半个月,爸爸妈妈陪着元元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最终还是超支了。这下,元元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知道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了。

看到元元接受了教训,妈妈接过了经济大权,让元元做了家里的“卫生部长”,负责家庭卫生。元元放了学就检查卫生,家里的各个角落都不放过:有没有没有扔掉的垃圾,窗台上有没有灰尘,客厅里有没有果皮……

要是在平时,即使家里再脏再乱,元元也不肯动手收拾。但现在,谁让他是“卫生部长”呢,保持家里干净、整洁是他的职责。于是,家里的卫生他主动承担起来了。

想要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不是靠父母的两句话“说”出来的。最简单的捷径,就是要让孩子去尝试、去体会,从实践中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

为此,父母可以提供给男孩“当家做主”的机会。男孩都喜欢“当官”,喜欢充当大人的角色——有的男孩在出门时还喜欢当妈妈的“贴身保镖”,带妈妈过马路、帮妈妈拎东西;有的男孩则希望当一名“掌柜的”,在与维修工等人的交流中,掌握主动权……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让他过一把家长瘾?比如,平时都是父母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但在周末这一天,我们可以允许他“支配”家长一天。让他安排一下家庭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平时,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做晚饭、搞家庭卫生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好办法。

家庭是男孩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对于男孩责任心的教育,父母责无旁贷。有责任心才能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社会的重任,从而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从小就让孩子通过“当家”来体验肩负的责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而在让孩子“当家做主”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则是更为重要的。

(1)合理分工,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员

想要给予孩子“当家做主”的权利,父母首先就要让男孩明白:他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否则,他只会感到这是父母安排的任务罢了,不仅不会欣然接受,反而还会产生排斥情绪。

谭阳的爸爸妈妈决定全家人一起搞一次大扫除。看到爸爸在庭院里忙着修剪花枝,谭阳也跃跃欲试,结果爸爸说:“小孩子哪能干得了这个,一边玩去吧。”

谭阳又兴冲冲地跑到正在擦玻璃的妈妈那里说:“妈妈,我跟你一起擦玻璃吧。”“你个子这么小,怎么擦得到呀。”妈妈头也不抬地拒绝了他。谭阳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在了沙发上。

妈妈转念一想,这不是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吗?于是,妈妈说:“阳阳,你能帮妈妈把抹布洗一洗吗?”谭阳高兴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晚上的时候,爸爸夸奖了谭阳:“不错呀,阳阳长大了,知道帮助妈妈干活了。”阳阳开心地笑了:“以后有家务我还要干!”

实际上,男孩的责任感很多时候都是在家庭生活中慢慢形成的。为此,父母要把孩子看作平等的家庭成员,在集体活动的时候把一些简单的家务作为任务分配给他们,渐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作为家庭成员身份的认同,和对家庭责任心的养成。

(2)重大问题的定夺,不要将孩子排除在外

父母不要以为,只有小事孩子才有决策权。其实,事情越大,孩子越应有权利表达内心。例如要为孩子聘请家教或保姆,这就相当于为家庭引入新的家庭成员,而且这两者与孩子的关系密切,如果聘用期较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的影响也较大。

所以,如果父母有聘请家教的想法时,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使孩子心理上有所准备,并在一定程度上征求孩子的意见。甚至,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行选择,然后在一旁为孩子把把关。

倘若父母总是擅自作决定,在孩子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聘来保姆或家庭教师,孩子反而会无所适从,曲解了父母的一番好意。更严重的是,孩子会感到自己并不受尊重,自己只不过是父母的“宠物”罢了。既然如此,他又怎么会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做一回“财政部长”

很多家长由于太过疼爱孩子,结果使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要什么给什么,应有尽有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金钱观的养成,也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父母可以在某一时间段,比如一个月或者一周甚至是一天的时间,让孩子做一下“财政部长”支配一下家庭的经济,让他负责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安排一家人的娱乐、劳动,等等,让孩子体验一下家长的责任。

与此同时,父母还可以将自己每个月的总收入是多少,必须存多少,以后有什么用处,每个月最多支出多少等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基本了解,使得孩子懂得家庭的正常收支情况,从而不把父母当成自动提款机。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金钱的使用是需要规划的,进而可以主动限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责任感。

父母要培养儿子成为合格的男子汉,就要让儿子担负起责任来。责任心是帮助男孩成长的催化剂,男孩只有从小懂得为家庭负责,为自己负责,长大后才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如此,男孩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责任感的男人!